当前位置:笔杆子 > 舞动笔杆 > 影视剧本> 正文

对于一部电影,到底是导演作用大还是编剧作用

2018-11-08 22:41 来源:笔杆子 人气: 评论(

导语:对于一部电影,到底是导演作用大还是编剧作用大?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知乎用户:

在中国现行电影环境下,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编剧只是辅助导演完成电影的工作人员。 (任何国家的好导演,都会重视编剧的作用。但在国内环境下,编剧对最终电影的形态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美国,好莱坞制片体系中制片人对一部电影的作用最大。导演和编剧都是实现制片人意图的工作人员。独立制片中仍然是导演作用更大,不过这种独立制片电影一般导演都会兼任制片人和编剧。

王小帅:

一部电影的成型,是导演和编剧等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拍摄前故事的筹备,到拍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所做的调整,都离不开导演依据具体情况的控场与调整,不自己编写剧本的导演通常会有一个好的编剧做搭档。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通常更倚重于剧本、编剧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的话语权被制片人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了。但对于“作者电影”来说,导演基本上都要自己写剧本,表达一个电影作者自己的主观意愿,阐述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拍摄第一部影片《冬春的日子》时,就是当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身边人生活的观察体悟写了在北京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因为没去过东北,也不敢妄做猜测以免影片失真,只能到了拍摄地现场,结合实际状况和调整和处理。这是单纯编剧做不了的,调整只能导演来做,导演清楚要怎样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以及怎样的细节更能打动人。

毕竟,电影是一门影像的艺术,而文字构成的剧本是一个影像成型的基础。导演需要通过对视听语言的掌控和艺术手段的运用,结合自我的主观表达、蕴藉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象的活动影像表达出来。所以导演之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编剧、摄像、美术、演员等都是构成导演影像基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周勇:

坦白地说,对于电影而言,导演作用大于编剧;而对于电视剧而言,编剧作用大于导演。这是两种艺术产品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前者不仅要求故事,还对场景、剪辑要求特别高,这些也催生了人物造型、美术设计、摄影、灯光等技术层面的要求提高,这些对于技术方面的掌控,更要求导演来进行综合控制,而这些方面如果失败了,电影也不太可能会大成功。而对于电视剧,最重要的是故事和节奏,这个主要就是看编剧的能力了,所以国外电视剧的导演都是随时可以换的,完全不存在问题。

舟游星海:

严重反对最高票,怒答。

首先说明一点,编剧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剧情片而言。但是,题目问的是对电影的贡献谁大谁小。这个比较级问题是有绝对确定的答案的:导演贡献更大。

第一,普及一个常识:任何一个多工种协同制作的行业,每一个工种都非常重要,但就贡献参与比来说,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对贡献更大。(大哥们,别说都重要了,这是一个比较级问题)

第二,题主的困惑,主要来自于对电影制作方式的不了解。电影是一个典型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斗集群。但其中导演拥有最大的指挥权限(所以一般认为电影是导演的个人作品),导演可以全权决定拍什么,怎么拍,指挥演员,调度现场,当然有时候也会受到制片(老板代表)的掣肘。职能赋予的决策权和否决权已经体现了导演的贡献。

第三,以上是从职能上讲,从创作上来讲,电影最重要的是电影语言和影像叙事。合格的导演在脑海里要有成片和分镜,包括影像风格和色彩,景别景深等等。编剧的剧本里一般是没有这些内容的,因为不是每个编剧都同时会导,即使有的本子里有这些,那就相当于把导演的活干了,你还当什么编剧?(所以好片经常是编导合一)。

第四,请勿用个例推翻行业常态。任何协作型行业都会有某一工种某一名家特别强势,甚至反客为主的情况。第五,总结一个比喻,电影剧组就像一直军队。导演是统帅,编剧是军师和参谋,制片是监军加发军饷的。说重要都重要,但比较级的问题里总有一个是贡献最大的。

最后,逐条批驳最高票。第一,好莱坞导演相对不重要,是因为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类型片模式清晰,每个工种都极度专业,导演只要照方抓药就行了,比较省心。但是,牛逼的导演在拍类型片时仍然可以体现自己的风格,并且能让其他工种显得更牛逼,这就是为什么演员都想跟大导的原因。第二,高票认为大导演要同时是制片才叫牛逼。这是颠倒因果,其实是因为大导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自己就是老板当然就同时是制片了。第三,也是最具有槽点的,高票认为越发达的行业导演越消失,比如广告。有导演的广告都是电视广告,电视广告比电影成熟?广告是创意行业,在较短的篇幅内广告原案已经完成了导演需要考虑的事情,这时的导演是纯技术工种与摄像没区别,当然不出名了。事实上广告导演mv导演都属于初入行的过渡工种,很多知名电视电影导演都有过拍广告或mv的经历。

刘尚奇:

不用怀疑,多数情况下,电影导演都比编剧重要。

先抛出几个结论:

1、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不是CEO和产品经理的关系,而是主厨和食材采购的关系。编剧提供优秀食材,导演烹饪出美味。当然,做好一道菜还需要调料、火工(摄影、剪辑、配乐……)

2、好导演可以拯救烂剧本,再伟大的编剧也没法拯救烂导演。

3、编剧决定下限,导演决定上限。

很多人看电影只能看到剧情和演员,理所当然认为编剧最重要,导演只是个翻译而已。我试着给大家展示些其他的…… 戏剧依赖编剧,因为戏剧的精髓是对白。然而电影艺术跟戏剧不同,因为电影有自己的语言。电影用镜头说话,镜头能表现动作,再生动的文字描写也比不上一个镜头(这里指对动作的表现力)。导演需要考虑怎么用电影语言(摄影、场面调度、剪辑……)去表达自己,讲述故事。 假设剧本只有一句话:”我独自站在荒野中“。

我们试着用不同的镜头: 如果用大远景,可能突出自然的宏大壮丽;如果给大特写,可能突出人物的焦虑紧张;如果从高角度,可能突出人物的困境无助;如果用仰角,可能突出人物的强力和野心勃勃。不同滤镜、色彩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大家都能猜到。 本质上我们是通过一个景框来看电影,所以导演要去把握场面调度、景框内的构图。景框的中央在视觉上最重要,是注意焦点;景框的上部象征权威和信仰;景框的下部代表服从和脆弱;景框的左右边缘象征未知。惊悚片经常把重要视觉因素放在景框外,因为观众总是害怕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只让我们看到一个影子,一件衣服)。

导演可以利用构图,利用聚焦去引导观众视线。摄像机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演员们的站位不是随便来的。一般有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被对镜头等。同一个镜头里的演员们往往有不同站位,跟自身角色有关。如果能看到演员的正脸观众会觉得亲密,反之则感觉神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遵守某些空间距离如果陌生人离我们太近,入侵了个人距离,我们会感到不舒适。摄影机同样会利用这些距离。当镜头比较近时,空间紧张,被摄主题限制感较强,镜头比较远时空间宽松,象征自由开阔。很多越狱片就在电影前半部分使用紧的取景,制造张力和封闭感;在主角越狱成功后用宽松取景,象征自由解放。

剪辑对电影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不再展开说。在叙事上,不同的叙事方式(倒叙、插叙)也能将同一个故事演绎成不同的版本。此外,演员、声音、布景等等等等的重要性就无需赘言了。

导演即使不亲自摄影、剪辑,也会最大程度的介入。布景的搭建、演员的选择和调教,体现的都是导演的意志(你非要说制片方我也没办法)。 在电影语言面前,电影剧本就比较尴尬了。电影剧本本身就为转化成电影的中介语言,在文学价值和可读性上又不如文学小说或戏剧剧本。对一部电影的贡献来说,编剧是和演员、摄影师、剪辑师一个层面的,导演是另一个层面。

早期电影时代,导演根本不在乎剧本。即使现在像戈达尔这样的导演也很少用剧本,他通常有几个idea写在纸上就开拍了。有些大导演(像伯格曼、科蒂埃、爱森斯坦)都自己写剧本。很多美国的导演如格里菲丝、卓别林、伍迪艾伦、科波拉、诺兰都是编导合一。大部分好的导演都会参与编剧,但也会聘请好的编剧来帮他们推展意念,费里尼、特吕幅、黑泽明等都是这么工作的。 美国制片长鼓励集体创作剧本。

不同编剧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有人擅长对白,有人擅长喜剧、结构、气氛,有好的意念不善于执行,也有人会补救烂剧本。因此银幕上挂名的编剧不见得正确,尤其有些导演,如希区柯克、科波拉、刘别谦,对剧本最后定稿往往有诸多贡献,却很少挂名。 以上是我阅读《认识电影》一书的总结,关于编剧的最后两段基本是照搬原文。

SunnySea:

本来不想掺和,看到这话我真是不说不行,直接把编剧降格成了机械的采购者,抹杀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和编剧作为一部电影源头性工作的地位!影视工业不是看几本认识电影的理论书籍就行的。

从逻辑上来说,比喻很容易产生偏差,而这个比喻更是有很大的偏差。为什么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因为视觉上主要是把编剧写的剧本拍出来,把故事讲好。电影方面,要看导演在视觉方面有多大的扩展和改变,在电影上这方面的自由度是很大的,所以导演的地位更加突出。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导演来拍同一个剧本可以差异很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导演起的作用比编剧大。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同一个导演,不同的编剧当然写出的故事也不一样,那是不是编剧比导演作用大呢?其次,在剧本阶段,影片的调性、视觉风格,其实已经建立。编剧绝对会考虑影片的基调,甚至镜头。我的一个朋友写的惊悚片上了院线,剧本和成片我都看过,基本是按照剧本来拍的,不过成片没有完全排除剧本的那种惊悚感。

正如yofilm所说,成熟的工业体系,导演的作用不会有那么大,工业体系的作用是产品的标准化、流程化都有一套成熟规范,不同类型片有各自不同的拍法,像我朋友的惊悚片,换个导演来拍,只要是按照剧本来拍,并不会差别太大,讲的还是这个故事。其实我认为剧本其实也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上限,我这个说法乍听来挺奇怪的,但是相信从事过编剧、导演的应该知道,一部电影他的定位、剧本的思想,决定了这部影片在导演以及后期阶段直至成片,它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么说吧,小时代的剧本,换科波拉来拍也不可能像教父那样,除非科波拉改动剧本,不过这样他实际参与的是编剧的工作!在好莱坞导演是不能轻易改动剧本,详细情况我不知道。所以我说,剧本也提供了这部电影能达到的上限。目前电影主要还是让观众欣赏故事。导演的阶段也是为了把故事说好,当然现在中国的环境你可以改剧本,改得好不好就只能呵呵了。有一些导演参与编剧工作,没挂编剧名,这更说明了编剧的重要性,而非相反。我绝对尊重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我也绝对认为目前影视圈编剧畸低的地位必须得到纠正的。

深深深:

说广告的也是醉了...

我觉得还是 谁是整个作品的思想中心这个问题。广告的思想中心是商家。他要传达的整个理念就是我要卖出东西,当然不需要导演。

而导演之于整个影片可以说是作家之于整个小说。小说的技巧如果是遣词造句那电影就是光影结合。同样是一个故事,编剧将故事已经编好甚至是主题已经确立,那导演需要做什么?就是用电影语言讲他呈现出来。他统筹整个作品,摄影剪辑灯光演员,近景远景中景特写,编剧一句“他泫然欲泣”,导演可以拍天空灰蒙蒙就要下雨然后声音结合他的压抑的抽泣再配上悲伤的音乐,却不用拍他的脸。 然后,这个泫然欲泣的镜头之于整个电影的位置是什么,是他的内心的转折还是情感的发泄,如果是转折下来整个故事的走向就要改变,说不定灯光就要亮一些。

我觉得好的电影当然是编剧和导演的理念结合,要不为什么老版的红楼梦比新版的好看?同样是编剧为什么展现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呢,单纯是演员的问题吗?应该是整体的感觉吧。李安拍少年派,还要跟3D指导讨论“为达到某种感觉使用何种程度的3D”。如果任由3D指导拍摄,说不定会将“与观众营造亲密气氛”拍成“这个镜头离得太近了好吓人。” 而导演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应该和编剧相契合,不然怎么做到这样的镜头表达这样的思想。拍什么和怎么拍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想看好故事看小说就好了,为什么有人想看电影呢

郭威:

一个好的故事能让电影看着更丰富饱满,但是编剧写出来的毕竟属于文学范畴的东西,导演要让这种文学剧本变成电影语言,这里就会有一个程序就是转换成分镜头剧本。导演脑子里想的是通过什么样的镜头转接让这个故事呈现出来,当然这里面或许存在一些导演自己的风格。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当然是导演的作用更大一些,但是编剧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两个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拿来比较有些不妥啦。

========================分隔线========================

一个剧本如果没有导演,那只能是一个剧本;如果导演没有剧本,就没有电影制作的基本资料,所以真的不好比,只能说导演能相当大的左右剧本。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剧本, 导演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笔杆子网站 - 舞动你创作的笔杆子

邮箱:1414470310@qq.com 苏公网安备图标苏公网安备 32072202010142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59627号-1

Copyright (C) 2018 笔杆子网站REN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