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http://rendoc.com):《北京折叠》科幻小说创作的背景
内容简介
《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该小说创造了一个更极端的类似情景,书里的北京不知年月,大概在 22 世纪,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 48 小时周期。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块,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块,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创作背景
《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在2012年年底完成的,初稿只用3天时间就写完了,最初发表于清华大学学生论坛水木社区的科幻版上。2014年,这篇小说被《文艺风赏》、《小说月报》等文学刊物选中刊发,之后又引起了《三体》英文版译者、科幻作家兼翻译家刘宇昆的注意,他把《北京折叠》译成英文,收录于《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中,该书于2015年11月在美国上市,《北京折叠》也得以于今年4月入围第74届“雨果奖”。
谈到《北京折叠》,郝景芳曾透露,创作的契机就是生活所见。她曾经租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城乡接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饭馆和大市场。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然后再几个小时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伸。”她说,无论怎么书写这个世界的荒诞,还是在这个世界中貌似严肃地活着,并为此忙碌。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