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杆子 > 创作思想 > 名言警句> 正文

杨振宁经典名言名句 杨振宁语录

2018-11-20 16:43 来源:笔杆子 人气: 评论(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振宁经典名言名句 杨振宁语录

杨振宁经典名言名句 杨振宁语录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科学家谈人生》

一个人要在他有兴趣又有能力的情形下,恰巧他的兴趣和能力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研究方向重叠在一起,此时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我们看一件商代的青铜犀牛和青铜觚,犀牛是直觉的美,铜觚的美是抽象型的,犀牛的美是形似的美,铜觚是神似的美。与科学中终极的美不同,在艺术里,没有人类就没有艺术,也就没有艺术中的美。换句话说,科学中的美是无我的美,艺术中的美是有我的美。

中国在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航天工程,一个是桥梁工程。

我最欣赏翁帆的地方跟翁帆最欣赏我的地方是一样的,就是我们都是‘真’的人。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艺术若是完全朝着背离造化的方向发展,就会与美渐行渐远。

2018年5月10日新书《晨㬢集》

“我确实非常幸运,想起我小时候中国的贫穷愚昧,想起后来很多年中国千千万万人流的血,还能够建设成今天这样。这一两年更能看出中国的外交、经济、国防都走进了新的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这么多人口的国家能够以这样的高速度发展。”

北京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致词时说:“杨先生曾说清华园是幼年成长的地方,一生走了一个大圈,那么最后事业也将是一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幕。这段话也反映了他对清华的感情。每次和杨先生在一起,都能感受出他对学校和工作的关心,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也是杨先生关心和希望看到的事。”

“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邱勇说我居然还想活到108岁,我希望到一百岁的时候出一本天大亮集。”幽默的回应引来全场大笑。

邱勇还回忆二00七年杨振宁夫妇出版了“曙光集”,在11年后再推出这本“晨曦集”,“我们希望第三本不要再等11年。”

翁帆写的一篇名为“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的小文也收录在“晨曦集”中,该文起因是回应某卫视一档节目关于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的讨论。“杨先生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著对与不对的原则,个人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我看到的杨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傻。”[2017一篇“关于放弃美国国籍”的小文

其中一句,“我的身体里循环著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2007年9月22日,杨振宁85岁生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举行了一个杨振宁铜像致赠仪式

杨振宁在致辞时指出,与中大渊源甚深,早在1964年中大部分地方仍是荒山时,已翻山到访,之后在中大执教,又曾在中大与分别已久的父母弟妹相聚。当提及为何选择将铜像置于中大林荫大道附近时,他更感慨地说:“我想长久在这里看着中大发展,每年秋天见到几千个学生拿毕业证书。”

2007年5月20日,由杨振宁所发起的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将其所属的一切资产无偿赠送给中山大学

杨振宁在致辞时感慨地说:"我希望25年后我还能有机会看到中山大学在科研上的又一次飞跃。"

2004年11月12日,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向山大学子们深情回忆了1997年7月1日,当他在港亲眼见证香港回归那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激动心情,并称这是父辈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一天,因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他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巨大问题,但他表示,“这些问题并不比在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问题更为严重,既然100年前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今天的中国,凭借内在的韧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难。”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捐资在该校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杨振宁表示以后他还会继续追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振宁表示,“虽然我父亲是大学教授,但因为通货膨胀,家里很穷,生活很艰苦,是奖学金帮我度过了难关。近几年多次在大陆访问,看到不少青年学生因家境困难而影响学业,感到很伤心,所以就有了这么个想法。”杨振宁对中国青年寄予了深切厚望,他说,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青年人才,21世纪的中国青年负有特别的使命,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哲学理性论

“数学乃创造力之泉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单纯思考是可以掌握现实的,就如同古人梦想中的那様。”

赚钱

“用多种方法创造新的财富!”[

中国教育

筹款对大学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杨教授举出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姚期智教授,是当今计算器学的全球权威,清华校方和杨振宁都很想把他聘到清华去,姚教授本人也有此意。但是。聘请姚期智这样一位高薪教授,在内地要经过重重“关卡”,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但姚期智不是坐在那里干等的,聘请的机会一纵即逝。杨振宁教授马上作出了决定,他打电话给姚期智说:“你来清华,你在美国薪酬多少,我们照付,一个子儿也不少!”杨教授说,他之所以如此慷慨“拍胸口”,就是因为研究中心已经筹到了一千万美元,才能“财大气粗”。如果没有这些捐款支持,像姚期智这样的人才就有可能和清华擦身而过。现在,姚期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计算器学系的教授,并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工作。

“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

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

1983年12月,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科学哲学与文化观点

杨振宁经常谈及科学、哲学、宗教和传统文化的话题。实验物理学者潘建伟在被问到量子力学和哲学、宗教的关系时,曾转述杨振宁先生的观点“科学往前进一步,宗教往后退一步,科学再进一步,神学又往会退一步,但是科学解决了有限问题,宗教最后总是无限。”

“当我们发现,这个有形世界的结构竟然与纯由数理逻辑与形上之美所导出的概念紧密相符,这难道不是最令我们觉得奥妙与敬畏的吗?”

原文:"After all, what could be more mysterious, what could be more awe-inspiring, than to fi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is intimately tied to the deep mathematical concepts, concepts which were developed out of considerations rooted only in logic and the beauty of form?"

物理学与兴趣

“对一个东西发生兴趣,常常是因为你的‘能力’。你对某个方面天生有能力,自然会有兴趣。”[16][17]

“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难很难的学问,其实不然。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钻研物理就不难了,而研究的结果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力和福利。”“在物理学里,如果你的直觉跟书上告诉你的不一样,这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机会。仔细弄清楚了以后,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直觉,很多新的直觉加起来你就变成一个很好的物理学家了。”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兴趣和能力,还需要机遇。”

关于实验物理学

“当时实验室里有个笑话,有爆炸就有杨振宁。我知道这个做不下去,就放弃了实验物理。我的很多朋友告诉我说,这是实验物理的幸运。”

“我这样不会动手的是个例。”

科学之数学结构的美

“我想在基本科学里最深的美,最好的例子就是牛顿。我想100万年以前的人类就已经了解到了,太阳东边出来,西边下去的这个规律。可是没有懂的是什么呢?是原来这些规律是有非常准确的数学结构,懂了这些数学结构,你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准确地预言明天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就是对于大家所看见的这规律背后有准确的数学结构,这件事情的认识是牛顿告诉整个世界的。这个是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也是人类对于自然的美最深入地了解的开始。今天牛顿所写下来的方程式准确到什么程度呢?你像现在这个卫星上天,对撞起来,天宫一号、二号对接,这些事情都是极为准确的,不是到分、秒,是到百万分之一秒的这种准确,这些都是牛顿的方程式所告诉我们的。这种美使得人类对于自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认为这个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最倾倒的美。”

“原来宇宙的结构在有些地方有非常准确的规律。人类第一次知道这个,是因为牛顿的工作。牛顿告诉了人类,说是自然的结构有非常准确的规律,这个我认为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时候,从那个时候以后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就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是马马虎虎的,到这个以后呢,就知道这马马虎虎背后有很准确的东西,而这准确的东西,用人类的脑子可以了解其中的一部分。”

“我想现在天文学已经相当清楚地告诉我们是有大爆炸。有些科学家在研究是不是还另外有宇宙,从科学的立场上讲起来,我完全没有懂,我完全不了解这些科学家所做的东西。”

对自然的赞叹

“就是我60岁的前后呢,突然有一个感觉,原来生命是有限的。这就是代表说那个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所以这是相当突然的一个新的认知。 ...你也可以说年纪越大,这种对于自然界的敬畏感是越来越深。”“你在电视上看见一个小牛出生,出生了以后它几秒钟之后它就想法站起来,常常站不起来,因为站起来立刻就摔倒,然后它又站起来。怎么一个安排,就使得它知道它要站起来,而且失败了以后还可以再尝试,然后等到最后站起来,它就知道要去吃它妈妈的奶,这个母亲跟这个小牛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事情,所以就是自然界非常稀奇的事情非常之多。就使得我想到,现在不是大家都热衷于人工智能吗,他们研究的东西里头也是很稀奇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离小牛跟它母亲之间的复杂的这个关系那还是差得很远呢。我很难想象说是在以后两百年之间,生物学家会对母子之间的 bonding ,能够有深入的了解。”

对易经的看法

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结果遭到国内众多易学研究权威学者的批驳。

“很多人曾讨论过近代科学为何没在中国萌生,我觉得和《易经》有很大关系。”

杨振宁说:“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个是两回 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笔杆子网站 - 舞动你创作的笔杆子

邮箱:1414470310@qq.com 苏公网安备图标苏公网安备 32072202010142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59627号-1

Copyright (C) 2018 笔杆子网站REN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