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杆子 > 舞动笔杆 > 歌词音乐> 正文

《云宫迅音》1986年版《西游记》序曲

2018-11-10 23:19 来源:笔杆子 人气: 评论(

《云宫迅音》系央视1986年版《西游记》序曲。由许镜清所作。

基础信息

有一首歌,号称全国99%的人都听过,但只有1%的人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云宫迅音》这曲名,初看还有点拗口和不明所以,但只要你一听到开头那几声“嘟嘟嘟”的,你就能马上想到这个,不错,就是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开头的序曲。

《云宫迅音》系央视1986年版《西游记》的序曲,由著名音乐大师许镜清所作,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演奏。据统计,此曲所用的乐器计有:电子乐器、西方管弦乐、古筝、琵琶、竖琴、三角铁、管钟、中国的编钟、非洲鼓(邦戈鼓)、康佳鼓、架子鼓(爵士鼓)、低音吉他(贝斯),另外加上声乐(女高音)、器乐声乐结合。也由于这些组合,使得《云宫迅音》被誉为中国电子音乐鼻祖。

许镜清还透露,《云宫迅音》的歌名其实是后来观众起的,当时只称作“西游记序曲”并没有具体的名字。

创作背景

世界上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它历时六年完成,拍摄地点遍及中国近30个省份及泰国,而所有镜头都是只靠一台摄像机完成的。因条件艰苦、缺乏资金,它留下了不少缺憾,但却已经在世界范围重播3000余次。它就是《西游记》。央视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一经播出,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重播次数超过2000次,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按照创作时间,1982年《西游记》剧组进入筹备期,1986年开始播出,所以许镜清的创作应该就在1983-1984年左右,那时候中国的电声音乐还在浓雾期,可以说能够接触到合成器的人都不超过十个人。许镜清后来在叙述自己的创作时,还描述了那段窘境。

许镜清:这个音乐说句真话,对我来说,当时杨洁导演跟我这么说的,杨导演说原来前面那段有一个主题歌,后来杨导演把那个主题歌拿掉了,让我重新选一个两分四十秒的音乐,她当时讲的就是我们按照你的音乐去剪辑画面,我说那怎么选?她说你随便,这个东西让我真的很为难,她如果说给我个框框,我按照她的框框就完成任务了,她说你随便,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你想《西游记》那么多人,有妖怪,有什么仙女,天上的、地下的、洞里的,各种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按照我过去的文化教育,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义的和非正义的等等等等都交织在一起了,所以说人物很多,那么就是说主线是师徒四人,你说这个音乐怎么写,你是用你的音乐去概括师徒四人取经,还是概括孙悟空大闹天空,还是概括孙悟空跟妖精们斗争,这个内容很复杂,所以我就想,我3天没动笔,我在想这个东西怎么写,我天天在琢磨,有一天在那琢磨的时候,就听到外边有一个临时工,拿一个饭盒吃午饭,他随便在嘴里哼了一个东西,他一边敲饭盒当当就敲,他是当当当,好像他就是这么个调,我的开头就有了,这么就来了。我很快就把这段写完了,但是下面的怎么办?

真的我写东西从来没有这么费劲过,真是夜不能寐啊,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晚上我睡觉的时候,脑子里头完全装着《西游记》里头的各种形象,天宫什么的,突然就远远飘来一个女生的感觉,我就赶紧爬起来了,就把前边那段曲子,两段应该有的都有了,那么小号和铜管的这段音乐显得雄壮,很有力度,那是对一种正义的,就是按照我们那时候对音乐的理解,那就是说一种向前的,一往直前的那种感觉,它有一定的力度。那么那个女生一出来飘的声音,那就是一种幻想的东西,一种神话的东西,一种美的东西,让你产生无限的遐想,只要你可以想,给你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那么就是这两种东西在里边交叉着应用,就形成了现在《西游记》的前奏。

我在里边用了电声,用了电吉他、电子鼓,在我写这个《西游记》之前,几乎在电视剧里没有人用过电声音乐,我是第一个用的电声音乐。

《云宫迅音》,开头由管乐奏起,加上电子配乐、古筝、琵琶等乐器合奏。优美的旋律,配合剪接画面,巧妙地将音乐和画面融合为一体。高潮的女声合唱部分,让曲子升华到一种天籁的空灵境界。越听越气势磅礴,将新潮的电子音乐混合中国古典音乐,再混合其他乐器混音成如此独特的中国曲风,作为中国的电子音乐鼻祖,当之无愧。

乐器

电子乐器、西方管弦乐、古筝、琵琶、竖琴、三角铁、管钟、中国的编钟、非洲鼓(邦戈鼓)、康佳鼓、架子鼓(爵士鼓)、低音吉他(贝斯),另外加上声乐(女高音)、器乐结合。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笔杆子网站 - 舞动你创作的笔杆子

邮箱:1414470310@qq.com 苏公网安备图标苏公网安备 32072202010142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59627号-1

Copyright (C) 2018 笔杆子网站REN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