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杆子 > 创作思想 > 名言警句> 正文

管子名言名句

2019-10-13 17:03 来源:笔杆子 人气: 评论(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响下的法家思维。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 、军事家、道法家。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子名言名句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牧民》)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箠。(《形势》)

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形势〉)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权修》)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乘马》)

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乘马》)

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五辅》)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宙合》)

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宙合》)

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枢言》)

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八观》)

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法法》)

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法法》)

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兵法》)

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中匡》)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霸言》)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霸言》)

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霸言》)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

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问》)

仁从中出,义从外作。(《戒》)

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参患》)

计必先定而兵出于竟。计未定而兵出于竟,则战之自败,攻之自毁者也。(《参患》)

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百姓之力也,胥令而动者也。(《君臣上》)

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君臣上》)

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为一体,

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也。然则民不便为非矣。(《君臣上》)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小称》)

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小称》)

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侈縻)

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毋夺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此谓无外内之患。(《侈縻》)

鱼鳖之不食咡者,不出其渊;树木之胜霜雪者,不听于天;士能自治者,不从圣人。(《侈縻》)

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心术上》)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心术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心术下》)

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白心》)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白心》)

功成者隳,名成者亏。(《白心》)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白心》)

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白心》)

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生。(《四时》)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五行》)

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势》)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任法》)

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任法》)

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任法》)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任法》)

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明法》)

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见利然后用,被治然后正,得所安然后静者也。(《正世》)

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正世》)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治国》)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治国》)

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内业》)

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业》)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小问》)

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小问》)

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七臣七主》)

亡国踣家者,非无壤土也,其所事者,非其功也。(《七臣七主》)

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明王知其然,故远而不近也。能去此取彼,则人主道备矣。(《七臣七主》)

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势者,人主之所独守也。(《七臣七主》)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禁藏》)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禁藏》)

故適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禁藏》)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禁藏》)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九守》)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九守》)

心不为九窍,九窍治;君不为五官,五官治。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君因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圣人因之,故能掌之。因之修理,故能长久。(《九守》)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形势解》)

明主之治天下也,静其民而不扰,佚其民而不劳。不扰则民自循;不劳则民自试。(《形势解》)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形势解》)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形势解》)

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形势解》)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高不危。(《版法解》)(笔杆子 rendoc.com)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明法解》)

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强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法诛也。(《明法解》)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国蓄》)

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揆度》)

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轻重甲》)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轻重甲》)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笔杆子网站 - 舞动你创作的笔杆子

邮箱:1414470310@qq.com 苏公网安备图标苏公网安备 32072202010142号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59627号-1

Copyright (C) 2018 笔杆子网站RENDOC.COM, All Rights Reserved.